新闻中心/ NEWS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规范安装红外探测器是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

规范安装红外探测器是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

更新时间:2025-11-20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
   红外探测器通过检测人体热辐射或环境红外变化实现入侵报警、火灾预警或智能联动,其性能高度依赖安装位置、角度与环境适配性。若安装不当,易引发误报、漏报、盲区覆盖或设备失效等问题。遵循红外探测器科学、规范的安装流程,是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。

 


  第一步:选型匹配与环境评估
  明确用途:区分被动红外(PIR)用于安防、主动红外对射用于周界、热成像用于测温等;
  核查环境条件:避免安装在空调出风口、暖气片、阳光直射窗边或强电磁干扰源附近;
  确认防护等级:室内型(IP30)与室外型(IP65及以上)不可混用,潮湿或粉尘环境需选高防护型号。
  第二步:安装高度与覆盖范围规划
  标准PIR探测器:
  安装高度建议2.1-2.4米;
  覆盖角度通常90°-110°,探测距离8-12米;
  对射式红外:发射端与接收端严格对准,间距≤产品标称最大距离(如100m),中间无遮挡;
  避免盲区:采用“交叉布防”或“多角度互补”布局,确保关键区域。
  第三步:固定与朝向调整
  牢固安装:使用膨胀螺丝或专用支架固定于墙面/天花板,防止松动导致误触发;
  精准调角:
  PIR应正对主要入侵路径,避免正对门窗(易受外部温变干扰);
  利用探测器内置水平仪或激光辅助对准(对射型);
  倾斜微调:部分型号支持俯仰角调节,优化地面覆盖效果。
  第四步:电气连接与屏蔽
  使用屏蔽双绞线:信号线推荐RVVP2×0.5mm?以上,屏蔽层单端接地(通常在主机侧);
  电源独立稳定:避免与大功率设备共用回路,电压波动应≤±10%;
  防水处理(室外):电缆入口加装防水接头,接线盒密封胶圈完好。
  第五步:调试与功能验证
  步行测试:模拟入侵路径,观察报警响应是否及时、准确;
  抗干扰测试:开启空调、风扇或强光照射,确认无误报;
  灵敏度设置:根据现场需求调整探测灵敏度(高/中/低档),平衡可靠性与抗扰性。
  第六步:标识与维护预留
  张贴警示标识(安防场景):起到震慑作用;
  预留检修空间:便于后期清洁镜头或更换电池(无线型号);
  建立安装档案:记录型号、位置、角度、测试结果,便于系统升级与故障排查。